您的位置: > 欧 易 OKX 区块链新闻> 正文

打印本文             

发行代币之前,需要找到产品与市场契合度吗?

原文作者:Alex Topchishvili,CoinList

原文编译: 1912212.eth,Foresight News

根据美国商人埃里克·莱斯的说法,产品与市场契合度(PMF)是创业公司最终找到与其产品产生共鸣的广泛客户群时的时刻。

尽管 Web2 和 Web3 初创公司存在差异,但关于 PMF 的深刻洞察同样适用于加密领域:找到它,否则就会失败。

这引出了一个问题:PMF 是否应该在发行代币之前就实现?

简而言之,这取决于产品需要多少代币来找到产品市场契合点。使用代币中的重要性将决定产品何时引入代币的最佳时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在实现 PMF 之前发行代币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少数几个适合提前发行代币的情况。

实现 PMF 之前发行代币的问题

平心而论,现存的许多代币对其所服务的产品并没有起到关键作用。

对于不依赖代币运作的加密产品,应该在发行代币前努力确保 PMF,因为这些项目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在发行后进行调整极其困难。例如,虽然治理代币可能对项目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但它们并非产品的核心。

过早引入代币可能会通过扭曲激励机制、影响用户行为以及锁定特定产品元素来阻碍寻找 PMF 的过程。此外,发行代币后要调整其经济模型往往十分困难,即便这些调整对实现 PMF 是必要的。而且,虽然代币激励可能最初会吸引用户,但它们无法确保长期用户留存,或解决在发行之前必须处理的产品根本性问题。

什么情况下适合在实现 PMF 之前发币

对于以代币设计为核心的加密产品(这种情况很少见),代币实际上是产品功能运作的必要部分,必须在找到 PMF 之前发行。

代币对找到 PMF 至关重要的例子,包括那些从矿工或验证者中获得经济安全性的 L1,如比特币、以太坊、Solana 和 BNB Chain,或者像 Helium 和 Dimo 这样依赖代币发行来启动网络供应方的 DePIN。

虽然不太常见,但也有部分 DeFi 需要代币来正确调整网络中的激励机制(不包括治理)。对于这些产品,代币网络必须正常运作,才能实现规模化和激励对齐。

什么情况下不适合在实现 PMF 之前发币

尽管许多产品都有代币,但很少有加密项目真正依赖代币运作。代币最常见的用途是有效启动用户获取(或最终提供退出流动性)。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可能是 Blur。他们通过代币激励机制有效地对 OpenSea 发起吸血攻击,而当时 OpenSea 是领先的 NFT 市场。

虽然代币在启动用户获取方面可能有效,但如果产品没有真正的 PMF,当这些激励活动结束时,活动量必然会大幅下降(参见 2024 年所有主要空投的情况)。

相反,如果产品已经有效运作,再通过增加激励来提升用户获取(在许多情况下是为了去中心化治理),你就能享受到加速增长的好处。

以 Compound 为例。虽然他们有一个用于治理的代币,但该代币对其核心产品(去中心化借贷)并非关键。Compound 在推出代币之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产品牵引力。

同样,Uniswap 在推出代币之前,凭借其协议的第二版已经占据了去中心化交易的主要市场份额。他们通过发行自己的代币匹配激励,有效抵御了 SushiSwap 的吸血攻击。

最近,Polymarket 在去中心化预测市场上找到了极强的 PMF,用户可以使用 USDC 对现实世界事件的结果进行押注,而不是使用价格波动剧烈的代币。

总而言之,除非你的产品确实依赖代币,否则在实现 PMF 之前,你不应急于推出代币。如果没有实现 PMF,你的代币可能会减缓增长速度,而不是推动它。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数据来源:Dune Analytics @0x Kofi 

直观而言,人们会认为,如果协议被削弱,应用程序也必然变得越来越强大。虽然应用程序肯定会重新获得部分价值,但「胖应用程序」这一理论本身就是简略的。不同垂直应用程序的价值积累方式不同,问题不应该是「应用程序会变得越来越胖吗?」 ,而是「具体是哪些应用程序?」

正如我在《加密货币市场护城河的新框架》所提到,加密应用程序独有的结构差异(可分叉性、可组合性和基于代币获取价值)能够降低新兴竞争对手的进入门槛和成本。因此,尽管少数应用程序拥有一些无法简单复制的属性,但作为加密应用程序,培育护城河并维持市场份额是极其困难的。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再次回到我们最初的框架:如果一款应用提高了费用,用户是否会转而选择更便宜的替代品? 我认为 99% 的应用都会有这个问题。因此,我预计大多数应用将难以捕获价值,因为开启收费开关必然会导致用户转向下一个提供更丰厚激励的无差异应用。

最后,我认为人工智能代理和求解器的兴起对应用程序的影响与对协议的影响类似。鉴于代理和「求解器」主要针对执行质量进行优化,我预计应用程序也将被迫在吸引代理流方面展开激烈竞争。虽然从长远来看,流动性网络效应应该会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但在短期和中期内,我预计应用程序将经历一场逐底竞争。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协议和应用程序都不断削弱,那么价值将在哪里重新聚合?

「胖钱包」理论

最简单的答案是:谁拥有最终用户,谁就是赢家。虽然理论上,这可以是包括应用程序在内的任何前端,但「胖钱包」理论认为,没有谁比钱包更接近用户。

钱包主导加密货币的移动用户体验:要了解谁在移动网络中拥有最终用户,最好的试金石是问以下问题:用户最终与哪个 Web2 应用程序交互?虽然大多数用户与 Uniswap 的前端「交互」进行交易,但他们仍然通过钱包应用程序访问此前端。这意味着,如果移动设备主导加密货币用户体验,钱包只会继续加强与最终用户的联系。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钱包就是用户所在的地方:加密应用本质上是金融。与 Web2 不同,几乎每笔链上交易都是某种形式的金融交易。因此,账户层对加密用户来说至关重要。此外,还有一些钱包层的独特功能:支付、闲置用户存款的原生收益、自动化投资组合管理以及其他消费者用例,例如加密借记卡。

钱包的转换成本高得惊人:虽然从理论上讲,转换钱包就像复制粘贴种子短语一样简单,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心理症结。鉴于用户对钱包提供商的信任程度很高,我认为品牌和「亲和力」是钱包层面护城河的强大来源。再次回顾我们最初的问题:如果钱包提高了费用,用户是否会转而选择更便宜的替代品?答案似乎是:「NO」。MetaMask 钱包内的交换功能收取 0.875% 的费用,但仍然有大量用户使用。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链抽象:虽然链抽象在技术上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更引人注目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在钱包层解决链抽象问题。我可以通过单个账户余额轻松访问任何链上的任何应用程序,这个想法似乎特别直观。oneBalance、Brahma、Polaris、Particle Network、Ctrl Wallet 和 Coinbase 的智能钱包都在朝着这个愿景迈进。未来,我预计更多的团队将通过钱包层的链抽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与 AI 的独特协同作用:虽然我预计 AI 代理将越来越多地将区块链堆栈的其余部分商品化,但用户仍然需要授权代理最终代表他们执行交易。这意味着钱包层最适合成为 AI 代理的规范前端。在账户层集成 AI 的\成果还包括自动质押、收益耕作策略等。

我们已经阐述了「为什么」钱包将拥有最终用户关系,那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它们将「如何」 将这种关系货币化。

货币化的机会

钱包实现盈利的第一个机会是拥有用户订单流。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尽管 MEV 供应链将继续发展,但有一件事将不可避免成为事实:价值将不成比例地归属于拥有最独家订单流访问权的人。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原文作者:Robbi...

关于我们

支持iOS|android|windows等平台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欧 易 (OKX)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Powered by O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