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欧 易 OKX 区块链新闻> 正文

打印本文             

OP和ARB的发展前景|疑问解答

1. 升级后的DAI还是我的首选吗(USDS)?

对于MakerDAO的升级,我记得在前面一篇文章中分享过,当时我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它不太好的方面:

项目增加了审查功能,使得项目方可以像USDT和USDC那样将地址加入到黑名单中。

尽管项目方对这个功能的表述非常谨慎,但我始终觉得这个功能和加密世界抗审查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具体到DAI,我不知道这个黑名单功能最终会如何实现,但总体而言,我觉得它在去中心化方面还是要比USDT和USDC强,所以我还是会首选它。

此外,我最近在读完Messari上面一篇关于MakerDAO的文章后,上面那个比较关注负面状况的想法稍微改变了一点。这篇文章专门分析了MakerDAO和Ethena这两个项目,纯粹从它们未来可能的潜在收益谈到了这两个项目的潜力。

从MakerDAO项目方对未来升级的规划看,MakerDAO会强化类似AAVE的功能、将资产投资到RWA领域、甚至可能还会覆盖游戏领域的投资......

通过向各个领域的扩展,这篇文章估测MakerDAO升级后,其代币的持有者未来的APY可能达到15%左右。

尽管这个收益和由加密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收益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但它在当下的DeFi项目中,恐怕算是比较亮眼的了。

插句题外话:有读者问到我读的这些Messari文章的链接。很抱歉,这些链接发不出来,因为我看的这些文章都是付费版。

2. 有没有分析过每次牛顶是关机币价的多少?从而猜测下轮牛顶?

这个分析我没有做过。

不过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好像提到,当下比特币的关机价大概在5.5万美元~6万美元之间。

关机价是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它和牛顶的关系似乎没有很多文章讨论,但不少人认为它和比特币的底关系比较大。

3. OP和ARB还有救吗?

这两个的项目的代币价格可能比较萎靡,但这两个项目的发展势头,我觉得在以太坊的众多第二层扩展中是相当不错的。

ARB自不必说,其TVL长期在以太坊第二层扩展霸榜。另外,一些新兴项目还在基于其技术架构构建自己的生态(比如昨天文章中写到的ApeChain)。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方还在大规模资助生态中各种有潜力的项目。

所有这些对项目发展来说都是很难得的举措。

OP更加不遑多让。

我以前对OP的看法比较一般,但后来它的进展超出了我的预期。

尤其这段时间以来,OP的技术栈OP Stack可以说是风头无二------基于这个技术栈建立起来的以太坊第二层扩展这些年涌现出了几个风头很劲的项目,比如我们熟知的Uniswap即将发布的Unichain和老牌的Base等,都是很典型的案例。

Base最近的TVL甚至超过了长期霸榜的Arb,一跃而居第一位。截至写稿时为止,Base的TVL达到了25亿美元。

照这个势头,越来越多的第二层扩展都可能基于OP Stack构建自己的第二层扩展。因为都是基于同样的技术栈,这些第二层扩展之间的流动性是比较容易统一的,这又会更加强化OP生态的实力。

所以,我对这两个项目信心满满。

查看更多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数据来源:Dune Analytics @0x Kofi 

直观而言,人们会认为,如果协议被削弱,应用程序也必然变得越来越强大。虽然应用程序肯定会重新获得部分价值,但「胖应用程序」这一理论本身就是简略的。不同垂直应用程序的价值积累方式不同,问题不应该是「应用程序会变得越来越胖吗?」 ,而是「具体是哪些应用程序?」

正如我在《加密货币市场护城河的新框架》所提到,加密应用程序独有的结构差异(可分叉性、可组合性和基于代币获取价值)能够降低新兴竞争对手的进入门槛和成本。因此,尽管少数应用程序拥有一些无法简单复制的属性,但作为加密应用程序,培育护城河并维持市场份额是极其困难的。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再次回到我们最初的框架:如果一款应用提高了费用,用户是否会转而选择更便宜的替代品? 我认为 99% 的应用都会有这个问题。因此,我预计大多数应用将难以捕获价值,因为开启收费开关必然会导致用户转向下一个提供更丰厚激励的无差异应用。

最后,我认为人工智能代理和求解器的兴起对应用程序的影响与对协议的影响类似。鉴于代理和「求解器」主要针对执行质量进行优化,我预计应用程序也将被迫在吸引代理流方面展开激烈竞争。虽然从长远来看,流动性网络效应应该会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但在短期和中期内,我预计应用程序将经历一场逐底竞争。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协议和应用程序都不断削弱,那么价值将在哪里重新聚合?

「胖钱包」理论

最简单的答案是:谁拥有最终用户,谁就是赢家。虽然理论上,这可以是包括应用程序在内的任何前端,但「胖钱包」理论认为,没有谁比钱包更接近用户。

钱包主导加密货币的移动用户体验:要了解谁在移动网络中拥有最终用户,最好的试金石是问以下问题:用户最终与哪个 Web2 应用程序交互?虽然大多数用户与 Uniswap 的前端「交互」进行交易,但他们仍然通过钱包应用程序访问此前端。这意味着,如果移动设备主导加密货币用户体验,钱包只会继续加强与最终用户的联系。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钱包就是用户所在的地方:加密应用本质上是金融。与 Web2 不同,几乎每笔链上交易都是某种形式的金融交易。因此,账户层对加密用户来说至关重要。此外,还有一些钱包层的独特功能:支付、闲置用户存款的原生收益、自动化投资组合管理以及其他消费者用例,例如加密借记卡。

钱包的转换成本高得惊人:虽然从理论上讲,转换钱包就像复制粘贴种子短语一样简单,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心理症结。鉴于用户对钱包提供商的信任程度很高,我认为品牌和「亲和力」是钱包层面护城河的强大来源。再次回顾我们最初的问题:如果钱包提高了费用,用户是否会转而选择更便宜的替代品?答案似乎是:「NO」。MetaMask 钱包内的交换功能收取 0.875% 的费用,但仍然有大量用户使用。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链抽象:虽然链抽象在技术上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更引人注目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在钱包层解决链抽象问题。我可以通过单个账户余额轻松访问任何链上的任何应用程序,这个想法似乎特别直观。oneBalance、Brahma、Polaris、Particle Network、Ctrl Wallet 和 Coinbase 的智能钱包都在朝着这个愿景迈进。未来,我预计更多的团队将通过钱包层的链抽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与 AI 的独特协同作用:虽然我预计 AI 代理将越来越多地将区块链堆栈的其余部分商品化,但用户仍然需要授权代理最终代表他们执行交易。这意味着钱包层最适合成为 AI 代理的规范前端。在账户层集成 AI 的\成果还包括自动质押、收益耕作策略等。

我们已经阐述了「为什么」钱包将拥有最终用户关系,那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它们将「如何」 将这种关系货币化。

货币化的机会

钱包实现盈利的第一个机会是拥有用户订单流。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尽管 MEV 供应链将继续发展,但有一件事将不可避免成为事实:价值将不成比例地归属于拥有最独家订单流访问权的人。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原文作者:Robbi...

关于我们

支持iOS|android|windows等平台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欧 易 (OKX)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Powered by O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