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欧 易 OKX 区块链新闻> 正文

打印本文             

RWA赛道前三季度融资盘点:26家斩获近2.5亿美元,近半数系种子轮

原文作者:Nancy,PANews

RWA 是今年市场体量增长较快的细分赛道之一,各路机构和资金竞相布局。本文 PANews 盘点了 2024 年官宣融资的 26 个 RWA 项目,累计在今年斩获 2.5 亿美元资金青睐,大多为百万级融资;同时 RWA 的投资热度从今年二季度开始显著升温,且获投项目类型颇为多样。

RWA赛道前三季度融资盘点:26家斩获近2.5亿美元,近半数系种子轮

今年斩获 2.5 亿美元融资额,新项目更被偏爱

资本的潮水往往能投射出市场的发展趋势,眼下 VC 们也倾向在 RWA 叙事中寻找新机会和新增长点。根据 PANews 不完全统计,今年官宣融资的 26 个 RWA 项目在过去已累计获得 3.8 亿美元资金,仅在今年就斩获近 2.5 亿美元,且这一数字已超过去年全年 2.47 亿美元的融资额,也进一步凸显今年 RWA 的受欢迎程度。

从融资规模来看,这些项目今年的平均投资额约为 1031.4 万美元,主要是因 Securitize、Huma Finance 和 Lumia 三个融资最高项目拉高整体水平,分别获得 4700 万美元、3800 万美元和 2500 万美元,占据近一半的融资额,其余项目融资金额基本达数百万美元级别。

且从融资次数上看,有 10 个项目均被多次追加投资,例如 Securitize 在 2017 年成立后获得了 5 轮融资、Centrifuge 也在六年期间获投 5 次、Lumia 在 2018 年推出后完成 3 次融资等。而在今年,包括 Lumia、Zoth 和 MANTRA 等项目还在数月接连获得多笔投资,持续的融资能力也为项目提供更大的竞争优势。

而 RWA 整体的融资节奏是从今年 5 月开始加速,共有 11 个 RWA 项目在 5 月宣布融资,三季度则有 7 个项目披露投资项目。

在融资轮次分布方面,融资活动主要以初创期和成长期项目投资为主流,大多为种子轮、战略轮和 A 轮。具体来说,种子轮最为频繁,高达 12 起,占比整体融资数量的 46.2%;其次是 5 起的战略投资,占比达 19.2%;A 轮则为 2 起,剩余 7 起未披露具体信息。这意味着资本更青睐于成长期企业。

其实细究项目的成立时间,也可以发现绝大部分推出不过两三年,有 62.5% 的项目均为 2022 年后推出,仅有 9 个项目推出时间超过 3 年以上。而 RWA 项目类型也较为繁多,包括借贷、AI、L2、房地产、稳定币、PayFi 和债券等。

当然,资本大举进场背后,其中不乏明星级别投资机构,包括贝莱德、野村控股、Binance Labs、Circle Ventures、Coinbase Ventures 和 Wintermute 等知名传统和加密原生机构均在竞逐和布局。

市场规模实现双位数飙升,RWA 今年增长率排名首位

作为资本押注的主力叙事之一,其实 RWA 已逐渐走进主流视野,并成为今年加密领域少有的市场规模猛增赛道之一。

RWA赛道前三季度融资盘点:26家斩获近2.5亿美元,近半数系种子轮

不含稳定币的 RWA 总市值 来源:RWA.xyz

根据 RWA.xyz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5 日,不包含稳定币的 RWA 的市场价值已超过 126 亿美元。其中,代币化的美国国债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市值已近 22.2 亿美元,包括贝莱德的 BUIDL 和 Franklin 的 FOBXX 分别管理着约 5.2 亿美元和 4.3 亿美元。

不仅如此,RWA 赛道整体规模的攀升速度也着实让人惊叹。根据 Artemis 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至今,RWA 市值规模以高达 301% 的增长率排名首位,远超 MEME、AI、DeFi、DePIN 等热门赛道。

RWA赛道前三季度融资盘点:26家斩获近2.5亿美元,近半数系种子轮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数据来源:Dune Analytics @0x Kofi 

直观而言,人们会认为,如果协议被削弱,应用程序也必然变得越来越强大。虽然应用程序肯定会重新获得部分价值,但「胖应用程序」这一理论本身就是简略的。不同垂直应用程序的价值积累方式不同,问题不应该是「应用程序会变得越来越胖吗?」 ,而是「具体是哪些应用程序?」

正如我在《加密货币市场护城河的新框架》所提到,加密应用程序独有的结构差异(可分叉性、可组合性和基于代币获取价值)能够降低新兴竞争对手的进入门槛和成本。因此,尽管少数应用程序拥有一些无法简单复制的属性,但作为加密应用程序,培育护城河并维持市场份额是极其困难的。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再次回到我们最初的框架:如果一款应用提高了费用,用户是否会转而选择更便宜的替代品? 我认为 99% 的应用都会有这个问题。因此,我预计大多数应用将难以捕获价值,因为开启收费开关必然会导致用户转向下一个提供更丰厚激励的无差异应用。

最后,我认为人工智能代理和求解器的兴起对应用程序的影响与对协议的影响类似。鉴于代理和「求解器」主要针对执行质量进行优化,我预计应用程序也将被迫在吸引代理流方面展开激烈竞争。虽然从长远来看,流动性网络效应应该会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但在短期和中期内,我预计应用程序将经历一场逐底竞争。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协议和应用程序都不断削弱,那么价值将在哪里重新聚合?

「胖钱包」理论

最简单的答案是:谁拥有最终用户,谁就是赢家。虽然理论上,这可以是包括应用程序在内的任何前端,但「胖钱包」理论认为,没有谁比钱包更接近用户。

钱包主导加密货币的移动用户体验:要了解谁在移动网络中拥有最终用户,最好的试金石是问以下问题:用户最终与哪个 Web2 应用程序交互?虽然大多数用户与 Uniswap 的前端「交互」进行交易,但他们仍然通过钱包应用程序访问此前端。这意味着,如果移动设备主导加密货币用户体验,钱包只会继续加强与最终用户的联系。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钱包就是用户所在的地方:加密应用本质上是金融。与 Web2 不同,几乎每笔链上交易都是某种形式的金融交易。因此,账户层对加密用户来说至关重要。此外,还有一些钱包层的独特功能:支付、闲置用户存款的原生收益、自动化投资组合管理以及其他消费者用例,例如加密借记卡。

钱包的转换成本高得惊人:虽然从理论上讲,转换钱包就像复制粘贴种子短语一样简单,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心理症结。鉴于用户对钱包提供商的信任程度很高,我认为品牌和「亲和力」是钱包层面护城河的强大来源。再次回顾我们最初的问题:如果钱包提高了费用,用户是否会转而选择更便宜的替代品?答案似乎是:「NO」。MetaMask 钱包内的交换功能收取 0.875% 的费用,但仍然有大量用户使用。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链抽象:虽然链抽象在技术上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更引人注目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在钱包层解决链抽象问题。我可以通过单个账户余额轻松访问任何链上的任何应用程序,这个想法似乎特别直观。oneBalance、Brahma、Polaris、Particle Network、Ctrl Wallet 和 Coinbase 的智能钱包都在朝着这个愿景迈进。未来,我预计更多的团队将通过钱包层的链抽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与 AI 的独特协同作用:虽然我预计 AI 代理将越来越多地将区块链堆栈的其余部分商品化,但用户仍然需要授权代理最终代表他们执行交易。这意味着钱包层最适合成为 AI 代理的规范前端。在账户层集成 AI 的\成果还包括自动质押、收益耕作策略等。

我们已经阐述了「为什么」钱包将拥有最终用户关系,那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它们将「如何」 将这种关系货币化。

货币化的机会

钱包实现盈利的第一个机会是拥有用户订单流。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尽管 MEV 供应链将继续发展,但有一件事将不可避免成为事实:价值将不成比例地归属于拥有最独家订单流访问权的人。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原文作者:Robbi...

关于我们

支持iOS|android|windows等平台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欧 易 (OKX)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Powered by O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