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欧 易 OKX 区块链新闻> 正文

打印本文             

为何99%创新都是垃圾|疑问解答

1. 如果加密资产暴涨,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进入这个领域,从而会出现爆发式的创新应用,这符合逻辑吗?

加密资产的暴涨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领域。不过这样的人鱼龙混杂,里面既有人才,也有投资者,更有投机者。在这样的人中,会有多少能创造出爆发式的创新应用,我是很怀疑的。

我更相信真正能在这个领域里创造出爆发式创新应用的人还是出于兴趣、爱好、热忱甚至某种使命感。

这在每个领域几乎都是如此。

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他希望连接中国和世界,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商机和平台。

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创建谷歌时更多的是认为自己能改进搜索体验,提供更精准的搜索结果。

Vitalik创建以太坊的时候想的是创建一个能拥有图灵完备功能的区块链平台。

OpenAI创建的时候,是希望抢在互联网巨头之前开发出一个对全人类都有益的人工智能。

......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这些例子中的主人公们在起步阶段无一例外碰到的都是怀疑、嘲笑、不解。

他们没有一个是因为互联网、区块链或者人工智能在他们起步的那个年代能给他们马上带来肉眼可见的经济利益而启动自己的梦想的。

他们都是因为内心的追求、理想和热忱而勇敢地闯进了一个个前人从未涉足的蛮荒之地,最终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颠覆性的应用。

2. Magic转到zkSync二层,对这个项目还看好吗?

对Magic转用zkSync开发自己的第二层扩展我确实有点不太理解。我觉得就用Arbitrum的技术栈做一个现成的二层扩展既方便又高效。

或许这个项目有现在暂时不方便对外公开的想法或者规划吧。

这个项目最近一段时间表现比较平庸,算不上好,也算不上不好。它的代币我一直留着,没有卖。

m32uJEx7wvxyLfaAV9vgXRrCLrblauo00L2Fk2rm.png

3. 看了这么多所谓的创新,99%都是垃圾。

其实这个现象很正常,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

在任何一个领域绝大多数项目都是陪跑;在任何一个团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跟班;在任何一个生态中绝大多数物种都是食物链的底层。

很多时候,在一堆项目中找真正的创新和大海捞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99%的时候都是尝尽心酸、咽下苦果,但就是那1%的机会找到那根针时,那种成就感又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体会的。

想要品尝站上巅峰的成就感就必须承受跌落深渊的恐惧。

4. 现在用什么普通笔记本电脑在家可以挖矿的项目吗?

在加密生态,看一个项目优势在哪里有时候不太容易,但看它缺陷在哪里有时候反而容易。

比如这个留言中提到的挖矿。

如果这个项目用普通电脑就能挖矿而且挖出来矿还能卖钱,那就意味着没有任何技术门槛和参与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并且还能挣钱。

这样的项目如果不是庞氏,那它最终一定就会变成所有的参与者都拼命买电脑挖矿,变成谁的电脑多谁才能真正挣钱---项目就变成纯粹的资金游戏了。

对这样的项目,一般的散户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参与了。

查看更多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数据来源:Dune Analytics @0x Kofi 

直观而言,人们会认为,如果协议被削弱,应用程序也必然变得越来越强大。虽然应用程序肯定会重新获得部分价值,但「胖应用程序」这一理论本身就是简略的。不同垂直应用程序的价值积累方式不同,问题不应该是「应用程序会变得越来越胖吗?」 ,而是「具体是哪些应用程序?」

正如我在《加密货币市场护城河的新框架》所提到,加密应用程序独有的结构差异(可分叉性、可组合性和基于代币获取价值)能够降低新兴竞争对手的进入门槛和成本。因此,尽管少数应用程序拥有一些无法简单复制的属性,但作为加密应用程序,培育护城河并维持市场份额是极其困难的。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再次回到我们最初的框架:如果一款应用提高了费用,用户是否会转而选择更便宜的替代品? 我认为 99% 的应用都会有这个问题。因此,我预计大多数应用将难以捕获价值,因为开启收费开关必然会导致用户转向下一个提供更丰厚激励的无差异应用。

最后,我认为人工智能代理和求解器的兴起对应用程序的影响与对协议的影响类似。鉴于代理和「求解器」主要针对执行质量进行优化,我预计应用程序也将被迫在吸引代理流方面展开激烈竞争。虽然从长远来看,流动性网络效应应该会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但在短期和中期内,我预计应用程序将经历一场逐底竞争。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协议和应用程序都不断削弱,那么价值将在哪里重新聚合?

「胖钱包」理论

最简单的答案是:谁拥有最终用户,谁就是赢家。虽然理论上,这可以是包括应用程序在内的任何前端,但「胖钱包」理论认为,没有谁比钱包更接近用户。

钱包主导加密货币的移动用户体验:要了解谁在移动网络中拥有最终用户,最好的试金石是问以下问题:用户最终与哪个 Web2 应用程序交互?虽然大多数用户与 Uniswap 的前端「交互」进行交易,但他们仍然通过钱包应用程序访问此前端。这意味着,如果移动设备主导加密货币用户体验,钱包只会继续加强与最终用户的联系。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钱包就是用户所在的地方:加密应用本质上是金融。与 Web2 不同,几乎每笔链上交易都是某种形式的金融交易。因此,账户层对加密用户来说至关重要。此外,还有一些钱包层的独特功能:支付、闲置用户存款的原生收益、自动化投资组合管理以及其他消费者用例,例如加密借记卡。

钱包的转换成本高得惊人:虽然从理论上讲,转换钱包就像复制粘贴种子短语一样简单,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心理症结。鉴于用户对钱包提供商的信任程度很高,我认为品牌和「亲和力」是钱包层面护城河的强大来源。再次回顾我们最初的问题:如果钱包提高了费用,用户是否会转而选择更便宜的替代品?答案似乎是:「NO」。MetaMask 钱包内的交换功能收取 0.875% 的费用,但仍然有大量用户使用。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链抽象:虽然链抽象在技术上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更引人注目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在钱包层解决链抽象问题。我可以通过单个账户余额轻松访问任何链上的任何应用程序,这个想法似乎特别直观。oneBalance、Brahma、Polaris、Particle Network、Ctrl Wallet 和 Coinbase 的智能钱包都在朝着这个愿景迈进。未来,我预计更多的团队将通过钱包层的链抽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与 AI 的独特协同作用:虽然我预计 AI 代理将越来越多地将区块链堆栈的其余部分商品化,但用户仍然需要授权代理最终代表他们执行交易。这意味着钱包层最适合成为 AI 代理的规范前端。在账户层集成 AI 的\成果还包括自动质押、收益耕作策略等。

我们已经阐述了「为什么」钱包将拥有最终用户关系,那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它们将「如何」 将这种关系货币化。

货币化的机会

钱包实现盈利的第一个机会是拥有用户订单流。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尽管 MEV 供应链将继续发展,但有一件事将不可避免成为事实:价值将不成比例地归属于拥有最独家订单流访问权的人。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胖钱包」理论:最终用户与货币化的机会 原文作者:Robbi...

关于我们

支持iOS|android|windows等平台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欧 易 (OKX)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Powered by O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