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欧 易 OKX 区块链新闻> 正文

打印本文             

连上Meme币,真能让币安和社区双赢吗?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OdailyChina

作者|Golem(@web3_golem

连上Meme币,真能让币安和社区双赢吗?

11 月 11 日,币安宣布上线 Meme 币 ACT 和 PNUT 现货交易,随后 PNUT 单日内涨幅达 250% ,ACT 日内涨幅达 2000% ,市值在几小时内由 2000 万美元上涨至 3 亿美元上方。继上线“大小写 Meme 币”Neiro 后,币安此举再次引起市场和社区激烈反应,既有声音质疑背后存在阴谋集团,也有声音积极拥护币安支持社区,并企图寻找并埋伏下一个能够上线币安的 Meme 币。

那么,曾经对 Meme 币保持距离的币安为何近期频繁支持 Meme 币,是顺应牛市节奏还是迎合当红赛道,是降低上币标准还是“社区的胜利”?Odaily星球日报将在本文中分析币安上线 Meme 的背后原因及 Meme 币能否实现币安与社区的双赢


上线 Meme 币可以算是币安给自己开的一剂良方。

支持 Meme 币的线索也许可以追溯到币安研究院在 5 月份发布的关于“高估值低初始流动性代币”的报告,其在报告中指出了 2024 年推出的 VC 币普遍具有代币估值高但流通供应量低的趋势和代币解锁给市场的压力。除此之外,报告中还指出了 Meme 币的优越性,大多数 Meme 币不仅都是全流通,而且 MC/FDV 比率为 1 ,持有者不会因代币发行而被稀释价值,即使这些代币缺乏实用性,这些特点也让散户都对 Meme 币充满兴趣。

该份报告虽然当时并未在市场引起多大反应,但如今看来这也侧面证明币安当时已经关注到了 Meme 币并承认了其对用户的吸引力。而后,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 6 月份在币安广场连续两天发布文章,首先对社区澄清币安并不掌握定价权,然后表示2017 的 ICO、 2021 的 IEO、套娃,甚至 2023 的撸毛策略可能都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并隐含提问是不是没有 VC 投资、更少项目方,就会是一个更健康的市场?

而接下来的故事便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币安同时上线大小写 Meme 币 Neiro,正式开启了 Meme 币之旅。(相关阅读:《Neiro 与 NEIRO 同上币安,Meme 币赛道迎来转折点?

虽然币安上线 Neiro 包括此后一系列 Meme 币也具有一些争议,但相比于此前上线 VC 币面对来自所有用户的指责,Meme 币已经使币安在社区中的形象和信誉再次回归。而此次币安通过上线代币 ACT,在用户中的信誉再次上升,甚至出现了“奇迹只出现在链上 币安”等积极言论

历经数月,币安的社区形象“自救”收获了正面声音。

社区对 ACT 的质疑和“阴谋论”更大,有用户在链上扒出多个地址在公告前 5 个小时内买入 4000 至 10000 美元的 ACT。同时对于 ACT 上线币安本身也存在着阴谋论——有人猜测币安坐庄了 ACT,也有人猜测 ACT 后面有其他阴谋集团坐庄或华语区 KOL 0xWizard 提前知道了内幕消息。

连上Meme币,真能让币安和社区双赢吗?

链上分析师@ai_ 9684 xtpa在 11 月 11 日发布了币安 2024 年上线的 Meme 币市场表现一览。与币安 2024 年上线的 VC 币价格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上线币安的 Meme 币具有明显的“上币效应”,小写的 Neiro 涨幅超过 7000% ,而 ACT 在 11 月 11 日上线当天涨幅就超过了 2000% 。

连上Meme币,真能让币安和社区双赢吗?

如此可观的收益率也是为什么如今用户对币安上线 Meme 币趋之若鹜的原因。从结果上来看,币安上线 Meme 币在现阶段已经实现了 Win-win。对币安而言,成功挽回了在用户面前的信誉并进一步增强了平台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大交易所的介入甚至可以重排赛道龙一龙二的顺序;对用户而言,一级与二级用户在上币之后买入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但是这样的局面能够持续多久呢?“新晋 Meme 教父”Murad 表示,Meme 币资产类别正在迅速被分为两个子类别:PvP 和 PvE,但具有 PvE 特征的 Meme 币在市场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大多数 Meme 币只是 PVP 的产物。部分用户会认为当 Meme 币上线了币安就脱离了 PVP,但币安是否只是一个比链上更大一些的 PVP 池子呢?币安目前只上线了几十个 Meme 币,而一旦 Meme 币在币安中像 VC 币一样饱和,可能也会导致上涨空间缩小。

本轮周期不管是一级打新还是撸空投,VC 支持的山寨币已经没有了财富效应,因此少有人谈论 DeFi、GameFi、Restaking,区块链开发者批量拥抱金融虚无,转而都投身 Meme 世界。而这样的币圈,真是双赢和众望所归吗?

9 月 17 日,何一在币安广场发布的长文中探讨行业周期并写道:“我们是风口的猪,踩中时代的脉搏,和用户站在一起才走到今天的币安。”事实也是如此,币安做的每件事或许不全是正确的,但一定是市场和社区需要的。

或许在未来当 Meme 币市场饱和时,区块链又会“技术主义文艺复兴”,呼吁关注价值币。而到那时,市场和币安又会做何选择?


一览美国财政部加密资产与国债市场报告

加密货币总市值图表

迄今为止,家庭和行业对加密货币的采用仅限于出于投资目的持有加密资产,相对于其他金融和实物资产,加密资产市值仍然较低,迄今为止的增长似乎并未蚕食对国债的需求。加密资产的用例在不断发展,但人们的兴趣主要沿着两条轨道发展:比特币的主要用途似乎是在 DeFi 世界中储存价值,又称「数字黄金」。迄今为止,投机兴趣似乎在加密货币的增长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加密资产市场正努力利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开发新应用并改善传统金融市场清算和结算基础设施。

加密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类别的规模

稳定币

稳定币是一种加密货币,旨在保持稳定的价值,通常通过将货币的价值与基础抵押品池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加密资产市场的成熟,其使用量迅速增长,包括对具有稳定的类似现金特征的加密资产的需求增加,且它们一直是在 DeFi 网络上借贷的有吸引力的抵押品。虽然稳定币有不同类型,但法币支持的稳定币增长最为显著。加密资产市场现在超过 80% 的加密货币交易涉及稳定币。

当今市场上最流行的稳定币是法币支持稳定币,该抵押品的很大一部分采用国债和财政部支持的回购交易的形式。我们估计总共 1200 亿美元的稳定币抵押品直接投资于国债。短期内,我们预计稳定币市场以及数字资产市场的整体规模将持续增长,中期监管和政策选择将决定这种「私人货币」的命运。历史表明,不符合国家质量保证要求的 「私人货币」会导致金融不稳定,因此极不可取。

需求分析

近年来,比特币等原生加密资产的价格大幅上涨,但波动性仍然很高。自 2017 年以来,比特币经历了四次大幅价格调整。迄今为止,数字资产市场对国债等传统避险或风险对冲工具的访问有限。近年来,机构对比特币的支持(如 BlackRock ETF、MicroStrategy)不断增长,而加密资产的表现就像「高波动性」资产。随着数字资产市值的增长,对国债的结构性需求可能会增加,并同时作为对冲工具和链上避险资产存在。

代币化

数字资产生态与传统金融市场的相似之处

代币化是在分布式账本 / 区块链等可编程平台上以代币形式数字化代表权利的过程,代币化有潜力将可编程、可互操作的账本的优势释放到更广泛的传统金融资产中。代币化的主要特征和优势有:

  • 核心服务层: 代币化资产将包含资产和所有权信息的「核心层」与管理转让和结算规则的「服务层」整合在一起。

  • 智能合约: 代币化使自动化成为可能,通过智能合约在满足预定义条件时自动执行交易、允许资产和债权的转移。

  • 原子结算:代币化可简化结算确保交易的所有部分,同时确保交易的所有部分在所有相关方之间同时进行,从而简化结算,降低结算失败的风险,提高结算的可靠性。

  • 可组合性: 不同的代币化资产可以捆绑在一起,创造出更复杂、更新颖的金融产品,为资产管理和转移提供高度可定制的解决方案。

  • 部分所有权: 代币化资产可分为成更小、更易获取的部分。

代币化的好处远远超出并独立于比特币等原生加密资产以及这些资产所普及的公共、无需许可的区块链技术

一些市场(例如国际支付或回购)将从代币化中获得直接且巨大的潜在利益,而其他市场的收益将是增量的。然而,为了实现这一潜力,需要一个统一的账本,或者至少需要一组高度可互操作的、无缝协作的集成账本。这些分类账还需要在中央银行的支持及其提供的信任基础下开发。

国债代币化

美国国债的代币化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趋势,大多数项目尚未规模化;一些正在进行的值得注意的公共和私人举措如下:

  • 代币化国债基金: 让投资者在区块链上获得「代币化」形式的国债。其行为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国债 ETF 或政府 MMF。

  • 代币化国债回购项目:代币化国债允许即时、24/7 结算和交易,可能为更及时的日内回购交易铺平道路。

  • DTCC 和其他机构正在进行的试点项目:一些私人和公共市场参与者正在开展试点,使用代币化来简化支付和证券结算。

国债代币化的主要潜在优势有:

  • 清算和结算方面的改进:代币化国债允许更简化的「原子结算」,即涉及国债的交易的所有部分在所有各方之间同时结算,从而降低了结算失败的风险

  • 改进抵押品管理:直接编程到代币化国库中的智能合约可实现更高效的抵押品管理,包括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进行预编程的抵押品转移。

  • 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不可变的账本可以提高国债市场运作的透明度,减少不透明度,并为监管机构、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对交易活动的更实时的洞察

  • 可组合性和创新:捆绑不同代币化资产的能力可能会导致创建基于美国国债的新型且高度可定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衍生品和结构性产品。

  • 增加包容性和需求:代币化可以使国债更容易被更广泛的投资者所接受,包括小型散户投资者和新兴市场的投资者。

  • 流动性增加:代币化可能通过无缝集成和可编程逻辑创造新的投资和交易策略,且代币化的国债可以在区块链网络上 24/7 进行交易。

尽管美国国债的代币化具有潜在的好处,但设计选择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仔细考虑

  • 技术风险:代币化基础设施难以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并行开发,在达到足够的规模(「在位者优势」)之前,不太可能像传统市场那样高效(「现有优势」)。目前还不清楚 DLT 平台与传统系统相比是否具有令人信服的技术优势,而且鉴于传统市场的规模较小,过渡成本也可能较高。

  • 网络安全威胁: 某些类型的 DLT 解决方案(公共、无许可的区块链)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其他网络安全攻击,这可能对代币化国债的安全构成风险

  • 操作风险

  • 交易对手风险:投资者可能面临交易对手风险,即代币化证券的发行人或托管人可能违约的风险。

  • 保管风险: 确保代币化国债的安全保管需要强有力的保管解决方案,而这可能包括与数字资产托管相关的挑战。

  • 隐私问题: 一些参与者会将公共区块链透明度的提高视为不利因素

  • 监管和法律的不确定性

  • 不断演变的法规:有关代币化资产的法律要求 / 合规义务仍不明确

  • 司法管辖挑战:不同司法管辖区的监管框架各不相同,可能会使跨境交易复杂化并产生复杂的法律问题。

如果代币化市场大幅增长,则会带来金融稳定性和市场风险:

  • 蔓延风险

  • 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

  • 银行 / 支付去中介化

  • 基础风险

  • 全天候交易: 可能使其更容易受到市场操纵和更高波动性的影响

未来代币化市场显著扩大所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

  • 传染和联动风险

  • 代币化提供了一座桥梁,随着代币化资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链上」资产的波动可能会蔓延到更广泛的金融市场

  • 在压力时期,无缝分类账可能会成为负面因素,因为去杠杆化和火热销售可能会迅速蔓延到所有资产

  • 流动性和期限错配风险

  • 非本地代币和基础资产之间可能存在流动性和期限错配,这些错配会引发潜在的去杠杆化导致的价格波动;类似于 ETF、MMF 和国债期货

  • 智能合约驱动的自动保证金清算可能导致流动性压力,同时也需要满足快速结算目标

  • 增加杠杆

  • 代币化可以直接提高金融系统的杠杆率。例如,代币的基础资产可以再抵押,或者代币本身可以被设计成衍生品

  • 代币化有可能从非流动性资产或实物资产中创造出可用作抵押品的有价证券

  • 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增加

  • 代币化导致更多的可组合性,新的非传统资产被添加到数字金融生态系统中可能会大大增加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

  • 编码不当的智能合约会迅速触发不必要的金融交易,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 银行业去中介化

  • 代币化的短期国债可能被证明是银行存款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替代品,并有可能扰乱银行系统,从而对核心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 稳定币运行风险

  • 即使有更好的抵押支持,稳定币也不太可能满足支持代币化所需的 NQA 原则

  • 稳定币的挤兑近年来屡见不鲜,而像 Tether 这样的主要稳定币的崩盘可能会导致短期国债的抛售

为代币化国债设计 DLT/ 区块链:框架元素

建立一个鼓励信任和全行业认可的框架对于数字资产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扩展是必要的,因为欺诈、诈骗和盗窃随着数字资产市场的增长而相应增长,削弱了对底层技术的信任。

迄今为止,大多数主要加密项目都是在公共和无权限区块链上开发的。这被认为是区块链的主要吸引力之一。

我们认为,这种架构不适合更广泛地采用代币化国债:

  • 技术选择: 公共、无权限区块链使用复杂的共识机制(如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因此很难高效处理大量交易。

  • 操作脆弱性: 这些区块链依赖于去中心化的节点,没有中心化的权威,这导致了脆弱性

  • 治理漏洞: 公共区块链缺乏明确的治理结构,这增加了系统故障或攻击者利用区块链的漏洞的风险。

  • 安全风险: 公共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性质和缺乏审查增加了漏洞利用和攻击的风险。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漏洞被利用的历史案例中可见一斑。

  • 洗钱和合规问题: 公开、无许可区块链允许匿名,这可能会为洗钱和逃避制裁等非法活动提供便利,并规避制裁。

国库市场的代币化可能需要开发一个由单一或多个可信的私人或公共机构管理的区块链。

监管要素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加大了对数字资产和加密货币的监管力度,但仍然高度分散且漏洞百出

美国:美国的监管仍然分散,监管权分散在 SEC、CFTC 和 FinCEN 等多个机构之间

确保数字资产的负责任发展(2022 年):2022 年签署的行政命令概述了政府范围内应对数字资产机遇和风险的战略。该命令呼吁制定数字资产监管框架——2024 年众议院通过《21 世纪金融创新和技术法案》(FIT21),这将是监管数字资产、稳定币和加密货币的最重要、最全面的努力。

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 (MiCA) 将于 2024 年生效,MiCA 是欧盟第一个针对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的综合监管框架,它制定了发行加密资产、稳定币和实用代币的规则,并对交易所和托管机构等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管。重点关注消费者预测、稳定币监督、反洗钱措施和环境影响透明度。MiCA 下的许可实体可以在欧盟范围内运营「护照」模式,使他们能够在统一框架下为所有成员国提供服务。

对国债市场的影响

假设稳定币抵押品选择的当前趋势持续下去(或由监管机构强制进行),稳定币的持续增长将为短期美国国债创造结构性需求,虽然稳定币目前代表国债市场的边缘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稳定币市场的挤兑,国债市场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抛售风险。不同的赎回和结算特征可能导致代币与基础资产之间的流动性和期限不匹配,进而可能加剧国债市场的金融不稳定性。

  • 代币化的「衍生」国债产品可以在数字和本地之间创建一个基础市场(如期货或总回报交易)——这既会创造额外的需求,也会导致去杠杆化期间波动性加剧。

  • 在下行波动加剧时期,加密货币市场(比特币)的增长和制度化可能会产生额外的对冲和对代币化国债的优质需求。追求质量的需求可能很难预测。对冲需求可能是结构性的,但取决于美国国债如何继续对冲加密货币下行波动性。

  • 代币化可能会为国内和全球储蓄池(特别是家庭和小型金融机构)创造更多获得国债的机会,这可能会导致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增加。

  • 代币化可以通过减少运营和结算摩擦来提高国债交易的流动性。

结论

  • 尽管与股票或债券等传统金融资产相比,数字资产的整体市场仍然很小,但在过去十年中,人们对数字资产的兴趣已大幅增长。

  • 迄今为止,数字资产的增长为短期国债创造了微不足道的增量需求,这主要是通过稳定币的使用和普及而产生的。

  • 机构对「高波动性」比特币和加密货币的采用可能会导致未来对短期国债的对冲需求增加。

  • DLT 和区块链的发展为新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带来了希望,「统一分类账本」将提高运营和经济效率

  • 私营和公共部门都有一些正在进行的项目和试点,以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中利用区块链技术,特别是 DTCC 和国际清算银行(BIS)。

  • 可能需要中央银行和代币化美元(CBDC)在未来的代币化支付和结算基础设施中发挥关键作用。

  • 法律和监管环境需要随着传统资产代币化的进步而发展。在围绕技术基础设施和代币化进行设计选择时,需要仔细考虑操作、法律和技术风险。

  • 研究项目应包括国库代币化的设计、性质和关注点、主权 CBDCs 的引入、技术和技术风险。

  • 目前,由于代币化资产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金融稳定风险仍然较低;但是,由于代币化资产市场的强劲增长,金融稳定风险将提高。

  • 前进的道路应包括由一个在私营部门参与者的广泛支持下值得信赖的中央机构牵头的谨慎方法。

关于我们

支持iOS|android|windows等平台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欧 易 (OKX)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Powered by OKX